由于对乡情的眷恋,对故乡的钟情,退休后,落叶归根。
回老家前,我本打算拿出十几万把老房子装修一番,被儿子劝阻了,
儿子说:“你实在要回乡下住,千万不要露财,别人问你退休金有多少,
你不能实说有七千多,你只能说两千多,够用够花。”
我很不解,以前家里穷,被人看不起,如今我有钱了,干嘛不好好显摆一下?
儿子却叫我要听他的,说钱多招人想,招人恨。
我把老房子简单打理一下,就入住了。
第一天晚上,村坊邻居都来串门,聊聊往事,还有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聊一些家长里短,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我的经济情况,都知道我是高工退休,
询问我退休金一个月有多少?
我按儿子的意思说:“也就两千多,有时候还要帮儿子还点房贷。”
李婶就不相信,她说她亲家是烟草公司的,退休金每月都有七千多。
我笑了笑说:“你亲家好福气,那是好单位啊,退休金自然要比我高,
我是工人,能拿两千多就不错了。”
李婶的优越感突然就上来了,也信了我的话,没再追问,还假装安慰我说这样也挺不错的。
看着李婶那表情,我在猜想,如果我把真实的退休金说出来,那她肯定会是另外一副面孔了,
我也感受到儿子所说的财不外露的意义。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村里另一位退休回乡的老人,他叫张兴顺,他比我厉害多了,
是我们县城一中老师,两夫妻退休工资一万多,孩子是老总。
退休后回村里盖了一栋别墅,特别豪华,被公认是我们村最有钱人之一。
我原以为像他这样有钱、有名望的人,会在村里过的十分开心自在,
但好几次去他别墅找他,都不在家,听说又经常回县城里住了。
原来有钱有名望也是个负担,自从村里人知道他有钱后,是想方设法要他的钱。
村里修桥修路修祠堂等,大家捐点钱是应该的,但捐多少理应看个人意愿,
可是大家都知道他有钱,每次都要他出大头,几年前想修个村道,附属工程尾款差了几万,
村里自筹五万,剩下的大家一起均摊,可有些人使坏,硬要张兴顺出大头,
最后他捐了两万,剩下的人捐下来就几百块。
另外,村里好多人都向他借钱,每次借钱的理由都让张兴顺没法不借。
兴顺跟我算了一笔账,这几年他借出去没收回来的足足有十几万元。
他是被村里人借怕了,都不敢怎么在村里呆,所以又常常住回城里住。
听了张兴顺的这些事,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庆幸听了儿子的话,
让我躲过了很多麻烦事。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