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70多岁时,辛劳一生的李婶病逝了,扔下了李叔孤单一人。
由于过去年代,田里农活繁重,男性大多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所以不会做饭及其他家务。
当时,孩子们建议先让李叔轮流去几个儿子家吃饭,但被李叔拒绝了。
李叔为李婶惋惜:和他过了一辈子,却没过过一天清闲日子。
6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没有享受到儿女赡养、尽孝,李婶就离开了,
往后余生,清醒的李叔知道,自己只能与孤单相伴。
他把和李婶的几亩责任田平均分给了几个儿子,让他们看着给够吃的就行。
然后,就开启了艰难的独自生活之旅,远嫁的女儿回来照顾也不方便,
便要把父亲接过去住一段时间,但李叔说什么也不肯,女儿只能做罢。
李叔和爸爸说:自己有这么多儿子,连儿子家都不去,不可能去女儿家,
况且女儿也有公婆,自己能动就自己过,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

李叔还和爸爸说:过年过节,儿子们让去他们某一家过,不去吧,怕外人说儿子们的闲话;
去吧,人家还得照顾我的口味,实在不舒服。
就这样,李叔一直自己过,轻易不去任何一个孩子家里,每天做饭,帮儿子们做一做地里的零活。
闲时,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
就这样,时间不经意地过去了10多年,李叔也老了,行动也变得很迟缓。
有一天,从不串门的李叔来到父母这里,告诉我的爸爸妈妈:说他要走了,
临走前来看看爸爸妈妈。因为女儿给打来电话,说要来接他过去住一段时间。
说此事时,李叔满眼期待。
人老了,观念也淡了,再也不坚持有儿子不能去女儿家了。
李叔在家早早地把行装收实好,可左等不见女儿,右等也不见女,我们也不好寻问,怕引起他的伤感。
每当吃完晚饭,李叔都慢悠悠、孤零零地向村口走去,任凭风吹着他单薄的身子。
如果有人问:大伯,站这干啥?
李叔都说:没事,闲不住走走。
不久后一个早晨,小儿子去他家,发现窗帘挂着,门还没有开,
等儿子撬门进去,发现李叔已经走了。
得到信息的女儿回来后,哭得撕心裂肺。
她说:本想早些把父亲接过去住一段时间,好好陪伴一下父亲,
可突然查出疾病,怕父亲知道上火,只想着养一段时间就回来,可没想到父亲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她后悔:如果知道这样,宁可手术先不做啊。
(投稿蓝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