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初中第二年,第一次参加线下家长会,有三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
一是重点公立初中,门口豪车很多,虽然不是私立学校那种顶级豪车,但是bba占了一半儿;
二是家长以大学老师、公务员、科研院所、国企人员居多;
三是来开家长会的爸爸占了一半儿以上,一个家庭但凡爸爸参与了教育,这个孩子就差不了,夫妻合力,没有内耗和拉扯,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会上老师提到了本校以往的录取率,70%%能进普高,不到40%%能进入本地最有名的两所重高。
也许这就是学区房一直大火的原因,不仅仅是学校师资好,更重要的是班级的学习氛围好,
大家你超我赶,谁也不敢懈怠,孩子很少会把精力用在其他事情上,不是没有,而是比例相对比较小,
走在学校门口你看不到勾肩搭臂的,尤其是和社会闲杂人员鬼混的,看不到手牵手谈恋爱的,
更重要的是男生厕所看不到烟头,不是纪律严明,是家庭教育起了关键作用。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和一个朋友的聊天,她的孩子在本市另一所初中,
她给我讲,孩子回来说厕所的烟头很多,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在厕所偷偷抽烟,还有把手机带到学校里面偷偷玩,
以前老师还管,现在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上课听不懂就趴在桌子上睡觉,
老师也不管,只管班里前十名孩子,她说自己孩子在小学就是个中等生,
进入初中能考到八到十名,孩子自己乐坏了,但是她拿孩子的成绩和我发给她的我们学校的分数线和排名等级一对比,
心里顿时哇凉哇凉的,估计能排到三十名左右。对此她非常后悔当初没有把孩子送来我们这所学校,
说当时应该狠狠心咬牙坚持一下的。 看到很多粉丝也会把当地的成绩分享给我,发现城乡教育差距太大了,
一个县八千名孩子,第一名有可能在市重点初中进到前五十,
所以初中的家长一定不能光看班级排名就断定孩子成绩的优良,
毕竟中考是一个市的孩子在竞争。
我觉得小学的选择要就近,初中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选最好的学校,
毕竟这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