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难度超高的试题,
筛选掉天赋一般的孩子,
再用双休筛选掉不自律的孩子。
当下的教育已经打出了明牌,
那就是为国筛选高精尖人才,
然后着力培养。
至于剩下的所谓接受大学教育,
纯纯是为了刺激消费,稳定经济。
如果进一步来说,自律也是一种天赋。
它是人为了更好的目标,对当下吃苦受累,
甚至孤独憋屈的一种耐受力。
我接触过两个刚上二年级的男孩,
一个为了完成作业可以推迟吃饭,
家长催着吃饭也不行;
另一个则是放学先吃先玩,家长不催促,
根本完不成作业。
这两个孩子家庭状况差不多,但天性差别很大。
以前一套高考题还有接近80%%的中低档题目,
也就意味着天赋一般的孩子,通过拼命地刷题辅导,
可以拿到70%%甚至以上的分数。
而现在,接近100%%的题目都是超高难度,单纯靠着拼时间刷题辅导,
填鸭式的灌输,已经毫无意义。
筛选模式已经明确告诉你,卷娃无效。
天赋一般的孩子,卷也不胜,天赋好的孩子,不卷也胜。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上不上天价的辅导班或者私立学校,
其实结果是一样的。
用钱来解决教育问题,不过是资本通过塑造假象来实现精准收割而已。
当然,不卷不等于对孩子不管不问,听之任之,这是不负责任。
这样的高考模式,需要我们改变对孩子的培养理念,
要从原来的重习惯,重记忆,重落实转变为重兴趣,
重探索,重思辨。
天赋无法改变,但天赋需要激发和点燃。
也就是孩子对于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才是重中之重,
这两种力量,也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有所成就的核心竞争力。
内驱力来自于对做事结果的明晰和渴望,
要让孩子清楚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学习既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战胜谁,
而是锻造一个更好的自我,将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能有更好的生活。
学习本身不快乐,甚至很苦,但学习的结果是快乐的,也很酷。
孩子一旦有了内驱力,就要给他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对于学习暂时的结果要看淡看轻,可以执着,但不要有执念。
要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功到自然成,
但勤和功需要时间去见证和检验。
只要一个孩子在学习上做到了尽心尽力,
那么他就具备了走向成功的一切品质。
无论是责任感还是上进心,甚至坚忍不拔,
越挫越勇,都是将来踏上社会最为难得的优秀品行。
无论学习的结果如何,其实都塑造了一个优秀的人。
这就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