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高分上名校去北上广,然后去大厂高薪就业,
这就是众人眼里的成功之路,高薪必然高能,
高强度的工作,然后还要去承担高房价的压力,
有人辛苦一生挣不得北京五十平的房子,
有人出生就有七线小县城一百平的房子。
考低分上职校留在本地,父母稍有能耐就可以帮着买房买车,
而且可以找份工资虽低却也稳定,基本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再加上父母的帮衬,无论结婚生子,
父母都可以帮着安排的妥妥当当。
单论幸福指数,也许不爱学习留在本地的孩子,远高于众人眼中所谓优秀的孩子,
大城市的资源优势也许无可比拟,但这种优势需要你有超常的打拼与积淀。
我们总愿意羡慕别人的生活,总感觉别人比自己幸福,其实人都这样,
吃不上,吃不够的糖总是最好的,生活嘛,谁都活的喜忧参半,
谁的内心也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熄灭,一边点燃。
你家装修房子的时候,连一块地砖贴的好不好,都会在意很久,
住上几年,早就不在意哪里装修的好坏。
就像报志愿一样,众人都在说专业很重要,其实哪个专业都有翘楚,也有拉胯者。
除了个别与时代不符的垃圾专业,比如管理和营销,大多数有具体应用场景的专业,
各有优势,关键在于孩子是否热爱,在于怎么去学习。
人的这一生总会在关键节点,变的患得患失,唯一原因就是太在意,太想得到了,
总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比别人多吃糖,其实最终吃多少糖,
并不在于你多么在意,而在于硬实力。
世人总在教你选择大于努力,可没人教你不努力根本没有机会选择
,更没有人去思考,无论你的选择多么好,你多么努力,并不能等同于多么幸福。
人的这一生,无论任何努力与选择,包括高考、就业、买车、买房、结婚、生子,
都是为了让自己幸福,这些都是素材,不是目的。
千人千相,千人千念,幸福是目的,方式和标准各有不同,
人的这一生最大的能力就是让自己幸福。
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少钱,多少努力,多少机遇,
并不是社会去定义,也没必要被别人规划,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感到快乐,就是最好。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