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一个同学打来电话,
说一定要在老家好好聚聚,
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面。
同学自小家境贫寒,但天异禀、勤奋好学。
1996年,顺利入北京名牌大学的法律系,
后又念硕读博,从事国际贸易官司的诉讼。
深厚的专业背景,加上孜孜不倦的努力,
他很快在业内名声大振,成了王牌律师。
更幸运的是,他受到一家欧州商业巨头的青睐,
成了他们在大陆的唯一代理商,三十多岁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人红是非多,富了惦记你的就更多。
尽管同学十分低调,但他的消息还是不径而走。
很快村支书带着村委会全体来了,说老家需要修路,希望他能带头捐助。
同学的记忆中村里并没有过雪中送炭。
大学入党时需村里出证明,他老爹给村长送了只鸡才给盖了章。
但同学还是在北京给村官们安排了食宿,
陪同逛了三天景点,最后赞助了二十万元资金。
接下来很多认识不认识的都找上门来,有看病的,
有上学的,有求职的,还有做工程的,当然更多是借钱的。
每个人都在描述着和他非同一般的关系,回亿着小时候抱过他给过糖吃等诸多细节,
再加上十分露骨的夸奖,总之就是你欠我的,帮我是义务。
某年春节同学回乡,效仿名人给村里每个60岁以上老人发500元红包。
没想到堂弟晚上喝醉酒后来砸门,怒斥他不知亲疏,
血缘关系远近的都一个待遇?

村里找他办事不成的也开始背后议论,说他不近人情不知感恩。
甚至有不怀好意的开始造谣,说他出轨而离了婚。
他抵挡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却挡不住老家的流言蜚语。
最搞笑的是,今年暴雨冲坏了村里的公路,大家都想重修,但缺少资金。
有村民竟怒骂同学做为村里首富不主动捐款。
真是人在北京住,骂从村里来。
当堂弟电话告诉他这件事,这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年汉子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当他问堂弟怎么处理这件事时,堂弟竟然厚着脸皮说:哥,你给我三万块钱,我去和他们对骂。
不幸的是,同学的父母一年内先后辞世,让他悲痛欲绝,
甚至不愿踏上这片伤心地。
青年路的一个小酒馆内,我和同学推杯换盏、共忆往昔,叹年华易逝,人生别离。
觥筹交错中,我问他对家乡是否已不再留恋。
他泪流满面:这里田地埋着祖先,庭院藏着童年,我深爱着故土,
但复杂的人际让我无能为力。
(投稿西北牧哥)
